人工智能肺癌“助理医生”上岗
2018-06-16 北京日报

排长龙的候诊病人、看不完的片子、高压下超时工作的医生、一线城市与基层县城悬殊的医疗资源……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医疗领域的这些顽疾正在加速得到“治愈”。昨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依图科技发布全球首个肺癌多学科智能诊断系统。如今,在北京、上海、浙江、四川等全国多地,神经疾病、肺癌、宫颈癌、儿科等多病种和科室,人工智能小助手已经陆续开始显身手。

影像导出、自动诊断、自动出具诊断报告……不过数秒,一张由care.ai肺癌影像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自动生成的结构化报告就显示在屏幕上,直径不过数毫米的肺部微小结节无所遁形。更为智能的是,每个肺部结节的大小、体积、密度、解剖学定位等信息都在屏幕上一目了然,供影像医师随时调用。此外,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还会给出良恶性判断、智能处理建议、相似病例建议等,进一步为临床诊断及科研提供技术支持。这是依图人工智能技术在肺病诊断中已经实现的应用场景。昨日推出的多学科智能诊断系统上线后,人工智能又“升级”了,它不只像个放射科医生一样能看片,还能像一位集合了不同学科背景的医生一样为患者诊断病症、进行综合诊断。

一直以来,由于人工智能训练需要大批量的高质量数据,数据一直是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大显身手的关键资源。昨日,华西医院、依图联合发布的全球首个肺癌临床科研智能病种库,就纳入了华西医院2009年至今收治的数万名病理确诊肺癌患者的脱敏临床数据,数据量级达到百万级。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医院中沉积的大量临床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能够使科研数据提取效率成倍提升。举例来说,按照传统的方法,一个病人的200个临床信息采集需要耗时60分钟,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取信息仅需2到3分钟,准确率则远高于人类。

不过,在人工智能医疗应用真正爆发之前,政策环境有待突破与创新。“希望国家能够成立健康大数据联盟,打通医疗大数据。”依图医疗总裁倪浩建议,尽管中国在2010年之后开始发展电子病历,每个患者都可以在医院里查到自己的病例,但最大的问题是各医院间没有打通,这将制约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精准医疗发展。